方法对我院心内科1997-2000年199例急性心肌梗死中32例住院死亡病例(A组)和2005-2008年1 597例急性心肌梗死中99例住院死亡病例(B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药物治疗、心肌再灌注治疗、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并比较两组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12 h者所占比例ASirolimus小鼠组低于B组,再发心肌梗死者所占比例A组高于B组。两组用药情况比较,调脂药A组低于B组,硝酸酯类药物A组高于B组,而β受体阻滞剂、抗凝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组低于B组。并发症、心源性原因所致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外原因所致死亡者A组高于B组。通常Killip分级I、II级者所占比例A组低于B组;Ⅳ级者所占比例A组高于B组。住院病死率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脂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明显增多。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最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以及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的关系及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9
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同时避免了脑出血的高发生率。”
“目的探讨
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同时避免了脑出血的高发生率。”
“目的探讨Rho激酶、氧合血红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与浓度及其在脑血管痉挛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第1、3、7、10、14 d脑脊液标本,RT-PCR方法检测Rho激酶mRNA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脑OSI-744体内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采用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出血后第3 d脑脊液中Rho激酶表达及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在出血后第7 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Rho激酶的表达与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有关,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其含量与脑血管痉挛程度相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Saracatinib体外者不同时间段使用尿激酶治疗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按照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6h)和对照组(发病>6h),两组再分别设两个亚组,高剂量尿激素和低剂量尿激素治疗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中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早期治疗组的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神经功能半抑制浓度缺损评分低,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情况较少;对照组的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使用高剂量尿激素治疗效果好,治疗较迟者使用低剂量尿激素治疗效果好。"
“目的观察脑缺血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肺损伤组,每组13只动物。
“
“目的评价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对本院2009年8月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
“
“目的评价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对本院2009年8月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钙离子通道颉颃药(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频率最高。联合用药占全部处方的32.37%,其中两药联用为主,占29.61%。结论本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符合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单药治疗以第三代钙离子通道颉抑制剂颃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颉颃药(ARB)为主,新型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和ACEI也占重要地位。大部分联合用药方案较合理,但缺乏对联合用药提高血压达标率的认识。处方中存在个别重复用药行为应引起重视。”
“目的:合成氨基噻唑类衍生物并研究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方法:以氨基噻唑类化合物为母核,合成一系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在体方法检测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Ipatasertib分子量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
“<正>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此类药物还有调血脂和防治心血管病外的多种新作用和用途,本文就近年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其临床多效性研究进展,谨供临床参考。”
“肠吸收动力学是决INCB024360 molecular weight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药口服制剂的开发及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评价药物肠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①体外试验法;②在体试验法;③体内试验法。目前中药肠吸收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为大鼠原位肠灌注模型、Caco-2细胞模型和血药浓度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皂苷类及生物碱等单一活性成分,而中药整体或复方的研究甚少。现介绍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中药肠吸收研究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有10例移植后的重
“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炎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有10例移植后的重症肺炎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并监测减药前后患者肾功能变化,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大小、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皮质厚度等指标,同时根据病原学诊断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机械辅助通气缓解缺氧。结果10例重症肺炎患者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9例治愈。减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前和以及减药后15天、1月、恢复免疫抑制剂用量后3月,肌酐、尿素氮减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肾大小、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皮质厚度等减药前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术后严重肺炎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有利于感染控制,不会引起排斥反应的发生。”
“目的研究江西产天胡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天Selleck胡荽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和人工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和鉴定了14种成分,占挥发油的46.9%。结论天胡荽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7.657%),α-甜没药萜醇(6.274%)和人参醇(19.151%)。”
“目的:探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血清胞液不型磷脂酶A2(cPLA2)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cPLA2的水平变化,同时,以同期在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作为对照。结果:肺炎组c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LA2在婴幼儿肺炎时明显增高,说明了cPLA2参与了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如能早期应用cPLA2抑制剂,可对肺炎的转归有一定干预作用。"
“<正>六类人喝牛奶有害健康1.缺铁性贫血患者。
结论:卡维地洛治疗 CHF 有显著疗效。”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方法:以 Warter
结论:卡维地洛治疗 CHF 有显著疗效。”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方法:以 Warters Nova-pak(?)C18(3.9×150mm,4um)为色谱柱;以乙腈-四氢呋喃-0.2%枸橼酸溶液(14:1: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芦丁在0.8372~5.0232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www.selleckchem.cn/products/MK-1775.html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 为0.71%。结论:本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含量。”
“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胃酸分泌抑制剂,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疗效显著,和其他药物相比是较安全和有广泛应用前途的药物。但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治疗中要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不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体征,常造成误诊与漏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本病已能获得早期诊断。本文报告经”
“<正>心肌再灌注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有效缓解胸痛症状,而且能改善预后。虽然目前介入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其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
“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男性生殖系统分布广泛,本文着重讨论NO及NPI3K抑制剂OS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生殖系统血液循环,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精子的发生、成熟、活动及受精能力以及阴茎的勃起而对男性生殖能力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假瘤的诊断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2007年7月我科收治血友病性假瘤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8岁,平均26.1岁。其中累及股骨4例,第五掌骨1例,股四头肌、髂腰肌、腓肠肌各1例。治疗方法包括假瘤切除、软组织松解、骨缺损重建修复。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对照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抽液次数、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内BMN 673半抑制浓度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目的:观察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确诊为因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RR的患者21例41眼,早期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3mo最佳矫MAPK Inhibitor Library价格正视力(BCVA)、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变化、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3mo,视力提高6眼(14.6%),视力不变31眼(75.7%),下降4眼(9.7%)。2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9眼(75%)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22眼(68.7%)原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7眼(21.8%)原视网膜无灌注区(NPA)缩小>5个DA,总有效LY294002小鼠率90.5%。1眼发生玻璃体出血,未见视盘及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早期PRP与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是有效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目的:贝伐单抗是一种基因工程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阻止新生血管的产生。玻璃体腔注射生长因子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眼部疾病的最新手段。实验拟了解不同剂量贝伐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眼内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近期影响,探讨安全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