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患者在二号染色体上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和五号染色体上核磷蛋白(NPM)基因参与染色体的置换,形成同源二聚体NPM-ALK,导致ALK激酶的持续性激活,是该类疾病的重要病因。NPM-ALK与-些重要的下游靶蛋白通过几个关键酪氨酸残基结合发挥相互作用,其效应涉及细胞的生存、增殖等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这通常预示NPM-ALK的关键酪氨酸位点是治疗该疾病的理想靶点,其中644、664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位点的细胞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本论文通过定点突变与质粒重组,构建野生型质粒pEGFP-N1NPM-ALK、双点突变型质粒pEGFP-N1NPM-ALKY644、664F。将其瞬时转染到人胚肾细胞293T中,荧光观察、RT-PCR和Western Blot检Autophagy inhibitor半抑制浓度测GFP和NPM-ALK融合蛋白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检测到在人胚肾细胞293T中,NPM-ALKY644、664F的质粒下游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将重组质粒转染到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中,成功建立稳定表达NPM-ALK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系,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探。Western Blot检测NPM-ALKY644、664F的质粒下游信并且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这与在293T细胞中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同时,IP检测到双点突变的NPM-ALK会降低IGF-1R的磷酸化作用。CCK-8及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NPM-ALK相比,NPM-ALKY644、664F将明显降低NPM-ALK的致癌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我们检测到在稳定细胞系中, NPM-ALK使得Jurkat细胞产生了G1期阻滞,而NPM-ALKY644、664F会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阻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