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及术后复发转移等特点,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早期诊断胃癌是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如何诊断早期胃癌是当前胃癌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各种诊断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我国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仍低于10%,远低find protocol于日本的70%与韩国的50%。早期胃癌的发现依赖于机会性内镜筛查,由于胃镜筛查属侵入性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人群接受度较低等原因,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规模筛查,在社区开展筛查还需要解决一些落地衔接的问题、胃癌地域差异性等因素,导致早期胃癌发现率不高。本文将从各类肿瘤标志物、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生物信息学、表观RapamycinDMSO溶解度遗传学等方面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新进展作一概述。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和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7例(胃癌组),同时期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胃良性疾病患者448例(胃良性疾病组)和此网站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体检者457名(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FPR、FAR、NLR、CEA、CA19-9水平,利用ROC曲线评价FPR、FAR、NLR、CEA、CA19-9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及良恶性患者的鉴别诊断;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危险因素。通过Kruskal-Wallis、Mann-Whitney检验FPR、FAR、NLR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