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三 基于CE-CT特征的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背景胰腺癌患者一旦发生胰腺周围静脉受侵,往往已处于晚期。

论文三 基于CE-CT特征的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预后模型的构建背景胰腺癌患者一旦发生胰腺周围静脉受侵,往往已处于晚期。在既往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影像学的预后评估模型,用来预测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侵犯患者的预后情况。虽然该模型已经达到了良好的预测效果(模型组与外部验证组的C-index值分别达到了 0.814和0.824)。但是随着影像组学的发展,我们希望对获悉更多此前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升级以进一步提升其预测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影像组学特征以及临床因素相结合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伴疑似胰腺周围静脉受侵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做模型组,共计74例。另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做外部验证组。通过预处理的CE-CT图像,每位患者共提取了 396种影像学特征。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随后,根据影像组学所得评分并联合临床因素,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最终利用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采用C-index和校正曲线来评估模型质量,最后通过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所得影像组学特征与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受侵袭患者的预Selleck AICAR后高度相关(模型组P=0.013;外部验证组P=0.0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像组学评分(P=0.000)、CA199(P=0.004)、静脉的变形程度(P=0.000)以及淋巴结的受累状态(P=0.001)是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模型组与验证组的C-index值分别达到了 0.833和0.836。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预测胰腺癌伴胰腺周围静脉疑似受侵患者预后的模型进一步提升了预测的准确性。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