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胆管癌组织IL-6、COX-2、VEGF均呈现高表达,并与胆管癌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检测IL-6、COX-2和VEGF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疾病进展。
目的 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1月到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检查与CT血管成像,记录成像特征与相关血流储备分数-血流量(blood flowDMH1花费,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判断诊断价值。结果 在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20例,非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CT征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的肺动脉BF、BV值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MTT值显著高于非转移组Navitoclax小鼠(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TT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BF、BV值成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 CT血管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储备分数状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己内酯/β-磷酸三钙(PCL/β-TCP)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Ferroptosis抑制剂骨组织内血管生成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试样并加以表征。体内实验采用模型为SD大鼠股骨远端植入模型。双侧植入PCL/β-TCP支架后采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支架内部成血管标记物CD31的表达差异,并采用血管灌注方法进行血管造影,评价支架内部血管体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炎症标记物iNOS,抑炎标记物Arg-1的表达情况。体外实验采用细胞共培养的方式检测PCL/β-TCP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以及免疫介导的血管形成改变。